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包藏祸心

包藏祸心

形容某种言行的背后别有用心,其目的是加害对方。公元前541年,楚国令尹公子围出使郑国,同时迎娶郑国贵族丰氏女。郑国君臣恐楚国此来不怀好意,便在城外招待了他们。聘问仪式结束后,公子围等又要求率众入城迎娶新娘,郑国执政大夫子产派遣行人子羽前去拒绝。他说:“我们郑国是个小国,与楚国结亲,是想依靠你们得到安全保证。可是你们总是在和善的言词背后包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果我们这次上了当,将来诸侯对楚国都会严加戒备,你们的命令就很难施于各国了。”公子围知道郑国有了戒备,便提出倒转弓袋进城。郑国这才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出典】:

左传·昭公元年》:“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伍举为介。将入馆,郑人恶之,使行人子羽与之言,乃馆于外。既聘,将以众逆。子产患之,使子羽辞……子羽曰:‘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小国失恃,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其敢爱丰氏之祧?’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橐而入。许之。”

【例句】:

唐·骆宾王《讨武氏檄》:“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述宾 心里怀着干坏事的想法。语出《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蒙永丽《神之恶》:“从马陵的调查研判,爱世教会教主真神二世可说是~,他企图利用政治权位图谋不轨,不惜以毁灭的手段来达成其改造世界的目的。”※藏,不读作zàng。△贬义。用于描写人的品性坏。→居心叵测 心术不正 ↔襟怀坦白 与人为善 心地善良 仁心仁术。也作“苞藏祸心”。


解释心里暗藏着不可告人的坏心。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春秋时期,楚国多次不讲信用,在诸侯国中留下了不好的名声。公元前541年,楚国令尹(宰相)公子围带领人马出访郑国,同时迎娶公孙段家的女儿。他们准备住进城内客栈时,郑国人却怀疑他们心怀诡诈,害怕他们在城里发动突然袭击,就派外交官子羽将他们婉言谢绝,让他们住在城外的馆舍。

访问会谈结束后,公子围再次准备带领军队进城迎亲,郑国的宰相子产还是很担心,就又派子羽推辞说:“由于敝国地方狭小,容纳不下随从的人,请允许我们在城外替你们清扫场地,听候命令。”公子围派太宰伯州犁回答说:“蒙受贵国君主赐给我们令尹围恩惠,对围说‘将让丰氏作你的妻室’。围摆设了祭筵,在我国先君庄王、共王的宗庙祭奠祷告后才来迎亲。如果把丰氏在野外赐给围,这等于是将君王的赏赐抛在了草丛里,也就等于贬低公子围的身份,让他不能置身于卿大夫们的行列了。不仅是这样,更使围欺骗了自己故去的国君,将受到贬黜而不能再作敝国国君的大臣,恐怕也无法回国,希望大夫你考虑一下这事。”

子羽说:“小国没有罪,自己不做准备,全部依赖大国才真正是它的罪过。本来打算依赖大国安定自己,又恐怕大国暗藏着不可告人的心思来图谋自己。”公子围和手下知道郑国对自己有了防备,就请求带上倒垂着的空的弓箭袋入城,郑国这才同意。

近义心怀不轨

反义胸怀坦荡

例句

对那些包藏祸心的坏家伙,决不能麻痹大意。


【词语包藏祸心】  成语:包藏祸心汉语词典:包藏祸心

猜你喜欢

  • 曲突谋

    源见“曲突徙薪”。指防患于未然的谋虑或计策。宋黄庭坚《次韵子由绩溪病起被召寄王定国》:“必开曲突谋,满慰倾耳听。”

  • 枯鱼过河泣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四》:“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后因以“枯鱼过河泣”表示事后悔恨或记取教训。宋黄庭坚《次韵子瞻与尧舒》:“清天行泽不汲汲,尔亦枯鱼过河泣。”亦用喻誓死奋

  • 白眼看人

    同“白眼”。宋林逋《湖山小隐》诗之二:“黑头为相虽无为,白眼看人亦未妨。”

  • 感虎渡河

    《后汉书.儒林传》:“刘昆……举孝廉,不行,遂逃,教授于江陵。光武闻之,即除为江陵令。时县连年火灾,昆辄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征拜议郎,稍迁侍中、弘农太守。先是崤、黾驿道多虎灾,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

  • 冒天下之大不韪

    冒,冒犯,违犯;韪,(wěi伟),是,对。冒天下之大不韪,形容冒犯了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公元前712年,息国发兵进攻相邻的郑国,结果大败而归。左丘明评论说,息侯犯了五大错误,犯了这“五不韪”,却去攻打别

  • 蒙园吏

    同“漆园吏”。唐张文琮《咏水》:“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词语蒙园吏】   汉语大词典:蒙园吏

  • 洛下铜驼

    源见“荆棘铜驼”。表示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宋 陈人杰《沁园春.南金又赋无愁》词:“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

  • 比屋封

    汉.陆贾《新语.无为》:“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所谓“可比屋而封”是说由于时处圣明之朝,社会教育以德化民,社会风尚淳美,这样人们都是有德行的贤人,故比屋而封赠亦不

  • 隋珠弹

    同“隋珠弹雀”。清尤侗《饮高念东太史斋赋呈》诗:“谁忍荆玉刖,共惜隋珠弹。”

  • 乱头粗服

    乱头:乱发蓬头。粗服:粗劣衣服。指蓬头乱发,衣服粗劣。 梁同书(1723-1815年),字元颖(yǐng影),号山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殿试,入翰林升侍讲。梁同书喜爱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