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前度刘郎

前度刘郎

据《太平御览》卷四十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记载说:

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到桃源洞遇到仙女,结为夫妇。至晋武太康年间,二人又重到天台山。

后世因称去而复返的人为“前度刘郎”。上面所叙述的是“前度刘郎”的最早故事渊源,至于“前度刘郎”的提法,则见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公元八〇五年(即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死后,顺宗即位,任王叔文为翰林学士,开始进行“永贞(唐顺宗年号)革新”。后革新运动归于失败。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革新集团,被贬出京,作了朗州司马。十年后,他被召还京都,曾写过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诗,其诗写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据说当时的权贵认为这首诗语涉讥忿,故不久又把他贬为播州刺史。十四年后被召回京,写下了这首绝句。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八出《题画》:“〔尾犯序〕堪怜,旧桃花,刘郎又撚。”


偏正 度,次。郎,旧时对青年男子的敬称。上次来过的刘郎。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时刘晨、阮肇二人,曾在天台山遇仙女,回家后二次又入天台。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种桃道士归何处,~今又来。”△多用于表示旧地重游方面。也作“刘郎前度”。


【典源】 唐·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孟棨《本事诗·事感》:“刘尚书自屯田员外郎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征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坐,慰问甚厚,即曰:‘近者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今译】 唐代刘禹锡 (字梦得) 因朝廷内政治集团斗争受牵连,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承召回京,正值春天,游玄都观,满观桃花灿烂如霞,桃树皆为刘禹锡去京后所栽,刘心生感慨而作诗。又被妒嫉他的人告发,说他心怀怨望,因此不久他又被任外官,十四年后才又回京都,而玄都观中已一派萧然,无复一桃树,于是题诗以纪此事。亦有参用刘晨、阮肇二人上山遇仙女事者。参见 〖刘阮入天台〗。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去而复来,多有感伤追怀之意; 也用以咏桃花。

【典形】 刘郎重到、刘郎归、刘郎前度、刘郎去后栽、梦得诮桃红、梦得桃、前度刘郎、前度桃花、桃花前度、玄都观里桃、玄都千树、玄都前度、栽桃刘、桃花记刘郎、问讯旧玄都、刘郎观里花、刘郎去后花、玄都观里花、桃花梦破、前度看花、前度心情、种桃前度、两度刘郎、玄都遗恨、玄都春老、玄都秀句、去后桃花。

【示例】

〔刘郎重到〕宋·周密《探芳信·西泠春感》:“向水院维舟,津亭唤酒。叹刘郎重到,依依漫怀旧。”

〔刘郎归〕 宋·苏轼《三月二十日多叶杏盛式》:“刘郎归何日,红桃炼残霞。”

〔刘郎前度〕 清·王夫之《和白沙桃花》:“刘郎前度人无恙,日日看花不厌来。”

〔刘郎去后栽〕 宋·陆游《次韵范参政书怀》之七:“桃花荣谢吾何预,一任刘郎去后栽。”

〔梦得诮桃红〕 清·王夫之《广遣头》:“为遣汾阳营李白,徒教梦得诮桃红。”

〔梦得桃〕宋·汪元量《酬隐者刘桃冈》:“拟折渊明柳,重寻梦得桃。”

〔前度刘郎〕 宋·王易简《齐天乐·客长安赋》:“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

〔前度桃花〕 宋·刘辰翁《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桃花前度〕 明·徐渭《镜波馆》:“旧事比君堪一笑,桃花前度属刘郎。”

〔玄都观里桃〕宋·朱淑真 《杏花》:“春心自得东君意,远胜玄都观里桃。”

〔玄都千树〕 宋·辛弃疾 《金缕曲》:“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

〔玄都前度〕 宋·张炎《还京乐·送陈行之归吴》:“正翠阴迷路。年光荏苒成孤旅。待趁燕樯,休忘了玄都前度。”

〔栽桃刘〕 宋·张元干《次仲弥性所和》:“从来谁数折巾郭,重到似是栽桃刘。”


【词语前度刘郎】  成语:前度刘郎汉语词典:前度刘郎

猜你喜欢

  • 杜预沉碑

    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八《沔水》:“沔水又东逕万山北,山上有邹恢碑,鲁宗之所立也。山下潭中有杜元凯碑,元凯好尚后名,作两碑并述己功,一碑沉之岘山水中,一碑下之于此潭。曰:‘百年之后,何知不深谷为陵也。

  • 一笔勾

    谓一笔涂去。宋代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参政范文正公》:“公取班薄,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以次更易。”后谓不算前帐为“一笔勾销”。【词语一笔勾】   汉语大词典:一笔勾

  • 蝤蛴项

    同“蝤蛴领”。清陈维崧《迎春乐.本意》词:“呵梨领子蝤蛴项,都倚在斜桥望。”【词语蝤蛴项】   汉语大词典:蝤蛴项

  • 水石清华

    同“水木清华”。《宋书.隐逸传论》:“且岩壑闲远,水石清华,虽复崇门八袭,高城万雉,莫不蓄壤开泉,仿佛林泽。”见“水木清华”。《宋书·隐逸传论》:“岩壑闲远,~。”【词语水石清华】  成语:水石清华汉

  • 挨肩擦背

    肩背相摩擦。形容两人紧挨一起作亲昵状。《警世通言》卷三四:“〔娇鸾〕有时亦到廷章书房中吃茶,渐渐不避嫌疑,挨肩擦背。”也形容人多而拥挤。《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每每花朝月夕,士女喧阗,稠人广众,挨肩

  • 亡猿祸木

    《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 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后因以“亡猿祸木”称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明陈汝元

  • 朔望

    农历每月的初一与十五。按封建礼制,这两天都要向父母请安问好。《汉书.外戚传下》:“其孝东宫,母阙朔望。”唐代颜师古注:“东宫,太后所属也。朔望,朝谒之礼也。”《后汉书.岑彭传》:“有诏过家上冢,大长秋

  • 深入不毛

    不毛:指不生五谷的未开发地带。 深入不毛之地。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唐.卢藏用《景星寺碑铭》:“公则奉国庙之威灵,恭武臣之貔豹,隮险冒毒,深入不毛。”述宾 进入

  • 佳士不屈

    佳士,德才兼优的士人。才德之士不会长期屈尊人下,终会有一番作为。本指北魏李訢。李訢,字元盛,范阳(今河北涿县)人,父崇,原是北燕冯跋吏部尚书,后率十余郡归顺北魏,世祖封为幽州刺史、固安侯。訢自小聪敏、

  • 传火

    源见“五侯传烛”。古代寒食节禁烟后重行举火,宫中取烛火以赐近臣,表示恩宠。后用为寒食节之典。明 叶弥广《雨中清明》诗:“风俗久虚传火事,郊原又负踏清行。”【词语传火】   汉语大词典:传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