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刮垢磨光

刮垢磨光

刮除污垢,磨出亮光。指努力使旧事物重显光辉。也用以比喻仔细琢磨,精益求精。唐代韩愈《进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占:具有。率以录:全都加以录用。名一艺者:以一种才能著称的人。庸:用。爬罗剔抉:指搜罗选拔人才。


连动 刮去污垢,磨出光泽。比喻仔细琢磨、精益求精。原指精心造就人才或勤苦学习。有时比喻纠缠琐事。语出唐·韩愈《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元·王实甫《西厢记》:“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学成满腹文章。”明·沈鲸《双珠记·元宵灯宴》:“涿郡鄙夫,雕虫小技,焚膏费终岁之钻研,~,窃古人之糟粕。”△褒义。有时含贬义,用于描写学习的态度。→精益求精


【词语刮垢磨光】  成语:刮垢磨光汉语词典:刮垢磨光

猜你喜欢

  • 打抽丰

    同“打秋风”。《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恰好有一绍兴人……因武昌太守是他亲戚,特来打抽丰的,倒也作成寻觅了一大注钱财。”《红楼梦》三九回:“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刘姥姥和板儿来了。”【词语打抽丰】 

  • 登徒

    同“登徒子”。清李渔《风筝误.艰配》:“尽有那蠢登徒,为着他意惹情牵。”【词语登徒】   汉语大词典:登徒

  • 悬风槌

    《南史.到彦之传》附《到溉传》:“溉特被武帝(梁武帝萧衍)赏接,每与对棋,从夕达旦。或复失寝,加以低睡。帝诗嘲之曰:‘状若丧家狗,又似悬风槌。’”悬风槌,是嘲笑人坐而欲睡,东倒西歪的样子,恰如槌悬风中

  • 鵩入

    同“鵩鸟集于前”。北周庾信《周柱国纥干弘神道碑》:“既而三湘辽远,时遭鵩入;五溪卑湿,或见鸢飞。”【词语鵩入】   汉语大词典:鵩入

  • 布衣之交

    布衣:平民。古代平民只穿麻布、葛布,因称平民为布衣。后以此典指不以权位欺人,应平等交往。此典指蔺(lìn吝)相如对秦昭王说:平民之间交往不欺骗。蔺相如,赵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人,初为宦官缪(m

  • 烧尾琴

    同“焦尾琴”。清毛奇龄《同王徵士听杨太常弹琴篇》:“开元供奉烧尾琴,上皇赐比双南琛。梨园既散海青死,但留箧底空沉吟。”

  • 老氏训

    《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指出:跑马打猎会使人心态发狂。故圣人治理天下,对游猎也是要力加

  • 啮臂盟

    《史记.吴起列传》:“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战国时,卫人吴起早年求仕不得其志,家产荡,

  • 冠三山

    源见“龙伯钓鳌”。比喻担负重任。元郝经《原古上元学士》诗:“昂首冠三山,俯瞰旭日晟。陆海辟文源,生民共涵泳。”

  • 动指

    同“食指动”。清黄遵宪《春夜招乡人饮》诗:“动指思异味,谅子固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