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出类拔萃

出类拔萃

原作“出于其类,拔乎其萃”。指超出于同类。后则用出类拔萃形容德才超越寻常。孟子认为,作为孔子的高足,宰我、子贡和有若,他们的智慧足以了解孔子,即使夸大一点,他们也绝不至于怀着私情而故作赞扬。宰我说,依我对老师的看法,他比尧舜高明得多。子贡说,一般说来,见到一个国家的礼制,就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政治;听了人家的乐调,便可以了解这个人的道德;即使百世以后,人们评价历代帝王,也不能离开孔子所订的标准。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一个人象孔子这样伟大。有若说,难道只有人有高下之分吗?麒麟和走兽,凤凰和群鸟,泰山和小土堆,河海和路上横流的那些无源之水,是同类;圣人和百姓,也是同类。但孔子却大大超过了他的同类,自有人类以来,没有哪一个能象孔子那样伟大的。

【出典】: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汗不至于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皇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例句】: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蒋琬传》:“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


并列 才能很高,超过别人。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叶永烈《是是非非“灰姑娘”》:“在日本,似乎有着写得越艰深难懂越好,越能作为~的作品而受到尊重这样的风气。”△褒义。描写人才能出众。→鹤立鸡群 超群绝伦 ↔碌碌无能 碌碌无为 滥竽充数。也作“出类拔群”、“出类超群”、“出群拔萃”、“拔萃出类”、“拔类超群”、“拔群出萃”、“拔群出类”。


出类拔萃”指德、才出众,超出同类。

“出”,出于、出自。

“类”,同类。《孟子·公孙丑》: “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 ( dié,小土阜) ,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

“拔”,拉出来,抽出来。引申有突出、超出义。

“萃”是何义呢? 为什么说 “拔萃”呢?

“萃”,草丛生貌。引申为 “聚集”义,如 “群英荟萃”。亦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聚集在一起的人即为同 “类”,因此,“拔萃”之义即为超出同类; “出类拔萃”即为出于同类而超出其类。 “萃”在此用的是其引申义,指群体。

孟子》同篇言: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这是对孔子的赞扬,后形成 “出类拔萃”一语,用以形容德才出众、超越寻常之意。“超群脱俗”义犹此。


【词语出类拔萃】  成语:出类拔萃汉语词典:出类拔萃

猜你喜欢

  • 螳螂之力

    源见“螳臂当车”。喻微弱的力量。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露布》:“振螳螂之力,拒辙当轮;纵蚊蚋之群,弥山满谷。”

  • 顿开茅塞

    茅,茅草;塞,堵塞。茅塞,比喻思路闭塞或愚昧不懂事。顿开茅塞,形容突然获得新的认识。孟子对他的学生高子说,山坡上那些野兽走过的地方,如果人们都在上面走便成了路。只要隔些日子不走,茅草就会将它堵塞。现在

  • 楚岫

    源见“巫山云雨”。指巫山。泛指男女欢会处。唐皇甫枚《三水小牍.步飞烟》:“所恨洛川波隔,贾午墙高。连云不及于秦台,荐梦尚遥于楚岫。”明顾大典《青衫记.访兴不遇》:“自怜迁客去长沙,迷楚岫隔京华,匆匆不

  • 三独

    同“三独坐”。《晋书.傅玄传论》:“位居三独,弹击是司。遂能使台阁生风,贵戚敛手。”【词语三独】   汉语大词典:三独

  • 月评

    同“月旦评”。宋杨亿《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月评依许劭,文体慕相如。”【词语月评】   汉语大词典:月评

  • 弹剑作歌

    源见“冯驩弹铗”。指才士自伤不遇。唐李白《行路难》诗之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词语弹剑作歌】  成语:弹剑作歌汉语大词典:弹剑作歌

  • 杨恽南山

    源见“南山种豆”。咏田间劳作的归隐生活。柳亚子《少年》诗:“嵇生柳下曾无锻,杨恽南山尚有诗。”

  • 化石妇

    源见“望夫石”。比喻对丈夫坚贞和思念的女子。宋梅尧臣《雪中发江宁浦至采石》诗:“山头化石妇,忽变素质光。岂复愿闻笛,莫逢桓野王。”【词语化石妇】   汉语大词典:化石妇

  • 匣剑

    源见“丰城剑气”。喻指被埋没的人才。前蜀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未知匣剑何时跃,但恐铅刀不再铦。”源见“虎吼龙鸣”。喻指被埋没的人才。梁启超《雷庵行》:“先生匣剑时一鸣,龙啸天空秋

  • 琴高坐赤鲤

    同“琴高乘鲤”。唐皮日休《投龙潭》诗:“琴高坐赤鲤,何许纵仙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