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冒天下之大不韪

冒天下之大不韪

冒,冒犯,违犯;韪,(wěi伟),是,对。冒天下之大不韪,形容冒犯了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公元前712年,息国发兵进攻相邻的郑国,结果大败而归。左丘明评论说,息侯犯了五大错误,犯了这“五不韪”,却去攻打别国,失败不是必然的吗?

【出典】:

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以是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例句】: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13《正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


述宾 冒,冒犯,不顾。不韪,不是,过错。冒犯天下人认定的最大的错误,指公然不顾公众舆论的反对,明目张胆地干坏事。语本《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张贤亮《小说中国》:“而我就觉得他的胆识是历史上任何一位资产阶级的或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都不可比拟的,竟敢~,公然‘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这一下子就站到了历史的最高点。”△一般作贬义。多用于形容人的举止行为方面。亦可反其意而用之,作褒义。→偭规越矩 明目张胆 为所欲为 ↔顺天应人。 也作“犯天下之不韪”、“冒大不韪”。


犯了人所公认的大错,谓之 “冒天下之大不韪”。

“冒”,冲犯、冒犯。《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单于……直冒汉围西北驰去。”颜师古注: “冒,犯也。”

“不韪”是什么意思呢?

“韪”,《说文·是部》释为 “是也”。段注: “荀爽 《对策》曰:‘五韪咸备。’韪与是义同,六书之转注也。”《汉书·叙传下》: “昭韪见戒。”颜师古注引张晏曰: “明其是者,戒其非也。”亦训 “韪”为 “是”。

因此,“不韪”即谓 “不是”, “不是”即不对、错误。 “大不韪”便是大错误、极大的不对。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便是犯了天下公认的大错。

语源 《左传·隐公十一年》: “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杜预注: “息国弱。郑息同姓之国。言语相恨当明征其辞,以审曲直,不宜轻斗。韪,是也。”

春秋时期,弱小的息国为了一点小事与同姓之郑国发生了争执,息君怀恨在心,不考虑出兵是否正当,不考虑本国有多大力量,不奉行睦邻友好政策,不想想出兵有无理由,也不考虑动武有无罪责,就这样 “犯五不韪”而去攻打强大的郑国,其丧师失败不是很合乎情理的吗?

息国敢这样 “犯五不韪”,当然是咎由自取了。后世因此形成了“冒天下之大不韪”一语。


【词语冒天下之大不韪】  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汉语词典:冒天下之大不韪

猜你喜欢

  • 唾余

    唾沫之余。清代江藩《汉学师承记.江永》:“考永学行乃一代通儒,……然所著乡党图考,四书典林,帖括之士,窃其唾余,取高第、掇巍科者数百人。”后因以“拾人唾余”,比喻意见或言论是他人之点滴余绪,微不足道。

  • 安车软轮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颜师古注:“以蒲裹轮,取其安也。”后因以“安车软轮”指尊老聘贤所用的车子。《后汉书

  • 吟榻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陈无己(宋陈师道字履常,一字天己,彭城人,性行高洁,长于诗文词赋,元祐中曾受到苏轼等人举荐,累迁秘书省正字。有《后山集》、《后山谈丛》、《后山诗话》等著作行世)每登临得句,即急

  • 谢家楼

    《文选》卷二十二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在《登池上楼》诗中描写了谢家楼风光,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句。后因用作咏春光的典

  • 向平愿

    同“向平之愿”。清赵翼《季女出嫁》诗:“恰了向平愿,应偿五岳缘。”【词语向平愿】   汉语大词典:向平愿

  • 刮肠洗胃

    比喻痛改前非。荀伯玉(?-483年),字弄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为萧道成冠军刑狱参军,日见亲信。及萧道成即位,拜辅国将军。萧颐为太子时,多行不法,荀伯玉常密启萧道成,及萧颐即位,受人诬告,被杀。

  • 江令锦袍

    南朝陈.江总《山水纳袍赋.序》:“皇储监国余辰,劳谦终宴,有令以纳袍降赐。何以奉扬恩德?因题此赋。”(据《艺文类聚》卷六十七引)南朝陈.江总,在陈后主时任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他曾受锦袍之赐,作《山水纳

  • 踊贵屦贱

    《左传.昭公三年》:“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晏子)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yù卖)踊(yǒng受过刖刑者穿的鞋)者,故对曰:‘踊贵屦贱。’景公为

  • 尘鱼甑釜

    源见“甑尘釜鱼”。形容清贫之极。宋范成大《次韵虞子建见咍赎带作醮》:“尘鱼甑釜时相厄,微汝谁能为解围?”见“甑尘釜鱼”。宋·范成大《次韵虞子建见昭赎带作醮》之二:“~时相厄,微汝谁能为解围。”【词语尘

  • 终军

    源见“终军弃襦”。泛指有作为的志士。前蜀韦庄《送范评事入关》诗:“为报明年杏园客,与留绝艳待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