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东施效颦”。喻指拙劣的模仿者。唐柳宗元《重赠》诗:“世上悠悠不识真,姜芽尽是捧心人。”
《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神异经》:“昔有夫妻将别,破镜,各执半以为信。其妻与人通(私通)。其镜化鹊飞至夫前,其夫乃知之。后人因铸镜为鹊安背上,自此始也。”南朝陈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夫妻相别曾破镜为信物,因
源见“梁园赋雪”。指文人名士的风雅宴饮。元戴良《咏雪二十二首赠友》:“风流梁苑宴,凄恻灞桥行。”
口耳相接,低声私语。元代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大小三军,听吾将令:甲马不许驰骤,金鼓不许乱鸣,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并列 彼此靠紧耳边低声交谈。邓贤《中国知青梦》:“面对台下一万多双焦急渴
源见“非烟”。指祥云。南朝 齐萧颖胄《移檄京邑》:“非云如醴之祥,白质黑章之瑞。”【词语非云】 汉语大词典:非云
同“袁安门”。唐牟融《山寺律僧画兰竹图》诗:“绿径日长袁户在,紫基秋晚谢庭空。”
源见“洛神”。美女的袜子。唐刘禹锡《马嵬行》:“履綦无复有,履组光未灭。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亦借指女子轻盈的脚步。元张寿卿《红梨花》一折:“春潇洒苔径轻踏,香衬凌波袜。”【词语凌波袜】 汉语
形容灾荒、战乱或苛征暴敛造成百姓贫困、流离失所的惨象。《宋史.余靖传》:“今自西陲用兵,国帑虚竭,民亡储蓄,十室九空。”亡:同“无”。主谓 室,人家,房屋。十户人家有九户空虚无人。形容人民因灾荒、战乱
亦作“天涯海角”。偏僻边远的地方。白居易《春生》诗:“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并列 比喻极其遥远偏僻的地方。也形容彼此相隔遥远。唐·白居易《春生》:“春生何处暗周游,~遍始休。”△多用于描写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晋.杜预注说,飂是古国名,叔安是其君名),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董,氏曰‘豢龙’。”传说虞舜时有一个叫董父的人,能畜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