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僧儒各不为礼

僧儒各不为礼

僧:信奉佛教的出家人。儒:儒士。为礼:行礼。此典指孛术鲁翀以身居天下儒人师(国子祭酒)为由,不肯向吐蕃帝师俯伏进觞。孛术鲁种(1279-1338),字子翚,女真族,邓州顺阳(今河南邓县西北)人。初任县儒学教谕、路学正等低级教职。因姚燧之荐,预修《世皇实录》。后升监察御史、中书右司员外郎、廉访使、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等官。治性命道德之学,学问博宏,文章典雅,为天下学者之表仪。元朝国制,吐蕃喇嘛帝师受到仅次于皇帝的崇高礼遇。一次,帝师自吐蕃到达大都,文宗降下圣旨,命令朝廷一品大臣以下,统统乘白马到城郊迎接。众朝廷大臣俯伏于尘埃,向帝师进酒,帝师竟平稳端坐,不作答礼。惟有孛术鲁翀站着举觞向帝师进酒,并说:“帝师您是释迦牟尼的门人,天下僧人之师。我职国子祭酒,是孔夫子的门人,天下儒士之师。请允许不必互相行礼。”帝师听罢,笑着站起身来,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在场的僧俗众官无不为之愕然失色。

【出典】:

元史》卷183《孛术鲁翀传》4221、4222页:“(孛术鲁翀)迁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帝师至京师,有旨朝臣一品以下,皆乘白马郊迎。大臣俯伏进觞,帝师不为动,惟种举觞立进曰:‘帝师,释迦之徒,天下僧人师也。余,孔子之徒,天下儒人师也。请各不为礼。”帝师笑而起,举觞卒饮,众为之慄然。”


猜你喜欢

  • 胶黉

    源见“胶庠”。学校的旧称。清唐孙华《进呈御览诗一百韵》:“梯航通海国,俎豆序胶黉。”【词语胶黉】   汉语大词典:胶黉

  • 王室如毁

    王室:指周王朝。毁:焚烧。 原指西周王朝遭犬戎之难,如火烧毁。 后也泛指封建王朝濒于覆亡。语出《诗.周南.汝坟》:“鲂鱼赬尾,王室如毁。”南朝.陈.沈炯《为太傅让表》:“百川沸腾,王室如毁。”唐.

  • 召贾生

    同“宣室召”。明陈子龙《送钱大鹤还吴阊》诗:“五湖纵与家山近,宣室还劳召贾生。”

  • 怒冠三挂

    《新唐书.杜甫传》:“甫尝醉登严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后以“怒冠三挂

  • 印如斗大

    同“金印如斗”。宋陆游《纵笔》诗:“印如斗大宁常保,剑拄颐长只自劳。”

  • 兼收博采

    同“兼收并采”。宋陆游《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观,兼收博采,无南北之异。”并列 广泛地吸收研究,充分采纳使用。宋·陆游《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观

  • 食来嗟

    源见“嗟来之食”。喻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元 汪元亨《折桂令.归隐》曲:“厌处奸邪,莫食来嗟。”

  • 荆山璧

    源见“和氏之璧”。指和氏璧,泛指宝玉。亦喻杰作。唐李德裕《重忆山居.罗浮山》诗:“知君分如此,赠逾荆山璧。”宋黄庭坚《定交诗效鲍明远体呈晁无咎》:“定交无一物,秋月以为期。执持荆山璧,要我雕琢之。”【

  • 为德不卒

    意谓做好事没有做到底。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小人也,为德不卒。”明.李贽《史纲评要.唐纪.代圣陶》:“光弼为德不卒,令人益恨元振。”鲁迅《三闲集.通信》:“快呀,请指示我!莫要为德不卒!”黄

  • 有备无患

    事先有准备,可免忧患。《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规:规劝。并列 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