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倭寇

倭寇

明代劫掠中国沿海的日本海商与海盗集团。日本古称倭奴国,故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14世纪日本南北朝时,在混战中失败的武士,流为浪人,与活跃于九州、四国间的走私商人勾结,在中国沿海进行走私、抢劫。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总兵刘江大破之于望海(今辽宁大连金州东北),倭寇之势渐衰。15世纪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代,一部分封建主与寺院大地主支持海盗活动,倭寇又趋活跃。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封建主大内氏与细川氏的贡使在宁波发生冲突,乘机大事焚掠。明政府下令停止贸易。此后倭寇见沿海防务空虚,便勾结土豪、奸商、流氓、海盗进行走私劫掠。16世纪中叶时最为猖獗。江、浙、闽受害最烈,山东、广东也遭波及。后经明将领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率部征战多年,到16世纪60年代中,才逐渐平服。

【出典】:

明史》卷322《外国列传》8345页:“是年,倭寇盘石。十五年,倭寇松门、金乡、平阳。有捕倭寇数十人至京者,廷臣请正法。”

【例句】: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三十一年夏四月,倭寇犯台州,破黄岩,大掠象山、定海诸邑。”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4《海外诸番多内地人为通事》:“及嘉靖中倭寇之乱,先有闽人林汝美、李七、许二诱日本倭劫海上。” 清·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二《议守》下:“而明人平倭寇皆处州、义乌之兵。” 郁达夫《游于山戚公祠》诗:“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 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五十:“这仙境中的主人已换上了杀人不眨眼的倭寇;那仙姿逸态又有什么用呢?”


【词语倭寇】   汉语词典:倭寇

猜你喜欢

  • 哭人琴

    源见“人琴俱亡”。恸悼亡故的亲友。清张问陶《挽光禄卿范摄生师》诗之三:“友爱情深老更深,预防老泪哭人琴。”

  • 不可同年而语

    同“不可同日而语”。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见“不可同日而语”。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比权量力,则~矣。”【词语不可同年而语】  成语:不

  • 饭犊

    同“饭牛”。宋刘克庄《贺新郎.王实之喜余出岭命爱姬歌新词以相劳辄次其韵》词:“彩笔掷还残锦去,愿今生来世无妖梦。且饭犊,莫吞凤。”

  • 沅芷澧兰

    《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谓沅水澧水两岸生长芳草。后以“沅芷澧兰”比喻高洁的人与事物。清金农《寄岳州黄处士》诗:“沅芷澧兰骚客远,朱桥粉郭酒人疏。”并列 芷,香草。指生于沅水、澧水

  • 目光如炬

    炬:火炬。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原形容由于非常愤怒,眼睛要冒火的样子。后也借以形容洞察事物,眼光敏锐。檀道济(事迹见前“唱筹量沙”条)屡与魏军交战,战功赫赫,威名甚重,他手下的将领又都身经百战,他的儿子

  • 委桑饿人

    《吕氏春秋.报更》:“昔赵宣孟将上之绛,见骫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蠲而铺之,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

  • 马卿贫

    同“马卿壁立”。多指寒士生涯。唐钱起《送兴平王少府游梁》诗:“梁国遗风重词赋,诸侯应念马卿贫。”

  • 一过不父

    《左传.昭公二十年》:“费无极言于楚子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自以为犹宋、郑也,齐、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其事集矣。’王信之,问伍奢。伍奢对曰:‘君一过多矣,何信于谗?’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

  • 洛阳少年

    同“洛阳才子”。唐高適《古歌行》:“田舍老翁不出门,洛阳少年莫论事。”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与谢安、孙绰、魏滂、涣之等一大批贤达之人于兰亭相会。后因以贤能者齐集,济济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