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和衷共济”。谓和睦同心。《宋史.吴潜传》:“〔陛下〕明诏二三大臣,和衷竭虑,力改弦辙,收召贤哲,选用忠良。”【词语和衷】 汉语大词典:和衷
《列子.周穆王》:“籍带而寝则梦蛇,飞鸟衔发则梦飞。”后因以“衔发”为做梦之典。唐 贾?《庄周梦为蝴蝶赋》:“梦也者,不期而会;飞也者,以息相吹。岂衔发之能诊,盖忘蹄之可知。”【词语衔发】 汉语大
《诗.豳风.九罭》:“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信处。”毛传:“鸿不宜循渚也。”郑玄笺:“鸿,大鸟也,不宜与凫鹥之属飞而循渚。以喻周公今与凡人处东都之邑,失其所也。”后遂以“鸿渚”喻称达官、贤者之下临。
同“斩袪”。《晋书.梁武昭王李玄盛传》:“休矣时英,茂哉隽哲。庶罩网以远笼,岂徒射钩与斩袂。”《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神考与元祐之臣,其先非有射钩斩袂之隙也,先帝信仇人而黜之。”【词语斩
《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后因以“弹路”指统治者荒淫暴虐的行为。《梁书.武帝纪上》:“至于悖礼违教,伤化虐人,射天弹路,比之犹善,刳胎斮胫,方之非酷。尽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管理皇帝猎犬的官长),侍上(汉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
源见“琴高乘鲤”。指仙游的仙人。明杨慎《无俗念》词:“赤鲤琴高,青鸾阿母,问讯行当返。”
同“成竹在胸”。清郑燮《题画.竹》:“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词语成竹】 汉语大词典:成竹
同“愁眉”。唐吴融《玉女庙》诗:“愁黛不开山浅浅,离心长在草萋萋。”宋李石《渔家傲.赠鼎湖宦妓》词:“瘦玉倚香愁黛翠,劝人须要人先醉。”【词语愁黛】 汉语大词典:愁黛
蜀汉诸葛亮所戴的头巾,明代王圻、王思义辑《三才图会.衣服一》:“诸葛巾,一名纶( ㄍㄨㄢ guān 官)巾,诸侯武侯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词语诸葛巾】 汉语大词典:诸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