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伍胥抉目

伍胥抉目

抉(jué绝):挖出。此典指伍子胥被谗害自杀,死前告诉人将自己眼睛挖出,放在吴国都城(今江苏苏州)城楼上,看着越人攻入吴都,灭亡吴国。后以此典比喻忠臣贤人被谄害;或比喻忠良赤诚报国,至死不移。伍子胥(?——前484年),姓伍名员,字子胥,后因功封于申,又称申胥。春秋末吴国贤臣,曾劝说吴王夫差乘胜灭越,不许越王勾践请和,吴王夫差不听。后吴王夫差出兵中原与齐国争霸,伍子胥又劝阻,认为放弃心腹之患的越国,去远攻齐国,将要后悔莫及。吴王夫差听信宠臣伯嚭(pǐ痞)谗言,赐剑伍子胥自杀。伍子胥仰天叹息说:“唉!说人坏话之小人伯嚭作乱,吴王却反要诛杀我!我辅你父亲称霸。自你还没有确定为王位继承人时,各位公子们争夺太子之位置,我拚死命在先王面前力争,几乎不得立为太子。你被立为太子后,想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我却不敢奢望。然而,现在你却听信谄媚小臣之坏话来杀害长辈。”于是告诉他的门客说:“一定在我的坟墓上种上梓(zǐ子)树,使它能够制作棺材;挖出我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东门城楼上,看着越人攻入都城灭亡吴国。”于是伍子胥用剑自杀而死。此典又作“伍员头”、“抉眼”、“忠臣抉目”、“抉眼胥门”。

【出典】:

史记》卷66《伍子胥列传》2180页:“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chán缠,说坏话)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yú鱼,谄媚)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门客)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梓器,棺材。伍子胥预测吴国必亡);而抉吾眼县(通“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乃自刭(jǐǐng井,用剑割脖子)死。”

【例句】:

唐·李绅《姑苏台杂句》:“伍胥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越。” 唐·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素袜虽遮未掩羞,越王犹怕伍员头。” 宋·陆游《书愤》:“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 元·萨都拉《姑苏台怀古》:“忠臣抉目挂东门,可退越家兵伍。” 清·吴伟业《观棋》之三:“南风不竞君知否,抉眼胥门看入吴。”


【典源】《国语·吴语》:“申胥释剑而对曰:‘……员 (yun) 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王) 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 而抉吾眼县 (悬) 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人灭吴也。’乃自刭死。”

【今译】 伍子胥,名员 (yun),他忧虑越国入侵,屡次进谏吴王,吴王不予采纳,反而听信伯嚭等人的谗毁,派使者赐子胥属镂剑,令其自刎。临终前,子胥对他的门客说:“我死后,要在我的坟墓上种上梓树,以便将来可以做棺材,还要把我的眼睛挖下挂在吴都东门上,让我亲眼看着越兵攻入,吴国灭亡。”说完便伏剑自杀了。申胥,即伍子胥。

【释义】 后以此典指忠臣含冤被害:或形容臣子忠心为国。

【典形】 抉眼、抉眼胥门、伍胥抉目、伍员头、忠臣抉目、蒿目、抉目伍员。

【示例】

〔抉眼〕 宋·陆游《书愤》:“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

〔抉眼胥门〕 清·吴伟业《观棋》之三:“南风不竞君知否,抉眼胥门看入吴。”

〔伍胥抉目〕 唐·李绅 《姑苏台杂句》:“伍胥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

越。”

〔伍员头〕 唐·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素袜虽遮未掩羞,越王犹怕伍员头。”

〔忠臣抉目〕 元·萨都拉《姑苏台怀古》:“忠臣抉目挂东门,可退越家兵伍。”


猜你喜欢

  • 破甑

    《后汉书.郭泰传》附孟敏事:“孟敏字叔达,钜鹿杨氏人也。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郭泰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林宗以此异之,因劝令游学。”甑,古代用来煮饭的一种陶器。孟

  • 黄童誉

    源见“江夏黄童”。指少年才高德卓的美誉。清黄景仁《武昌杂诗》之四:“可怜夙负黄童誉,漂泊翻成异地哀。”

  • 识吕蒙

    《三国志.吴主传》:“遣都尉赵咨使魏,魏帝问曰:‘吴王何等主也?’咨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问其状,咨曰:‘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后因以“识吕蒙”为善于识人用人

  • 市义

    《战国策.齐策四》:“(冯谖)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抚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战国时,孟尝君请门客冯谖到薛城去收债。冯问孟尝君,债收

  • 刘灵天幕

    源见“刘伶好酒”。谓纵饮忘情。唐李商隐《假日》诗:“谁向刘灵天幕内,更当陶令北窗风。”

  • 鸲鹆舞

    《世说新语.任诞》梁.刘孝标注引(晋.裴启)《语林》:“谢镇西酒后于槃案间为洛市肆工鸲鹆舞,甚佳。”《晋书.谢尚传》:“谢尚字仁祖,……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

  • 琐尾

    《诗.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朱熹集传:“琐,细;尾,末也。流离,漂散也……言黎之君臣,流离琐尾,若此其可怜也。”后因以“琐尾”谓颠沛流离,处境艰难。明陈子龙《报夏考功书》:“不孝琐尾遁

  • 清比圣

    源见“中圣人”。谓把清酒比为圣人。唐李白《月下独酌》诗之二:“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 翟公第

    源见“门可罗雀”。指冷落的门第。元丁复《送张志可侍父之奉化幕官》诗之六:“客厌翟公第,妻憎季子裘。”

  • 鸾凤分飞

    源见“卜凤”。比喻夫妻离散。唐房千里《寄妾赵氏》诗:“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主谓 比喻夫妻、情侣离别或离散。唐·房千里《寄妾赵氏》诗:“~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用于形容夫妻、情侣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