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五月披裘

五月披裘

源见“披裘负薪”。表示清廉孤高,轶群超俗。唐李白《杭州送裴大泽时赴庐州长史》诗:“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


【典源】 汉·王充《论衡·书虚》:“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嗔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 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名!’遂去不顾。”晋·皇甫谥《高士传》亦载。

【今译】 春秋吴国延陵季子在齐国游览,见路上有丢落的金子。此时正当五月盛夏,见有位披着皮袄砍柴的人,季子叫住砍柴人说:“把地上金子拿来!”砍柴人将柴镰扔在地上,瞪着眼一甩手说:“您这人怎么地位高贵,眼光却那么短浅,仪表堂堂,语言却那么无礼呢?我盛夏五月披皮袄砍柴,难道是拾金子的人吗?”延陵季子连忙赔礼,请问他姓名。砍柴者说:“您是位以貌取人的人,不值得告诉姓名!”于是离去。

【释义】 后以此典指山林隐逸之人。

【典形】 披裘、披裘当夏、五月披裘、五月裘、披裘客、五月供垂钓。

【示例】

〔披裘〕 明·陈子龙《石斋先生筑讲坛于大涤山》之二:“此中堪大隐,何计访披裘。”

〔披裘当夏〕 北周·庾信《五月披裘负薪赞》:“披裘当夏,欲外为心。虽逢季子,不拾遗金。”

〔五月披裘〕 北周·庾信《小园赋》:“三春负锄相识,五月披裘见寻。”

〔五月裘〕 清·黄鷟来《挽赵来夫》之七:“一杯待设浇君酒,归去还披五月裘。”


【词语五月披裘】  成语:五月披裘汉语词典:五月披裘

猜你喜欢

  • 蛇神

    神话中蛇身之神。前秦王嘉《拾遗记》:“禹凿龙门山时,见一神,蛇身人面,禹因与语。神即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版之上……乃探玉简授禹,长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时之数,使量度天地。禹即执持此简以平定水土。蛇身之神

  • 庚宗之祸

    《左传.昭公四年》:“初,穆子去叔孙氏,及庚宗,遇妇人,使私为食而宿焉……既立,所宿庚宗之妇人,献以雉,问其姓,对曰:‘余子长矣,能奉雉而从我矣。’召而见之……遂使为竖,有宠,长使为政……田于丘蕕,遂

  • 水心剑

    南朝 梁吴均《续齐谐记.曲水》:“秦昭王三月上巳置酒河曲,见金人自河而出,奉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及秦霸诸侯,乃因此处立为曲水。”后因以“水心剑”泛指宝剑。唐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诗:“西夏黄

  • 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见〔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 驱盐车

    源见“骥伏盐车”。比喻贤才屈居贱役。清顾炎武《丈夫》诗:“矫首望太行,努力驱盐车。”【词语驱盐车】   汉语大词典:驱盐车

  • 高阁

    同“高阁置”。《宋书.王微传》:“恐君逢此时,或亦不免高阁。”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二》:“至于会议出,而年例遂因之不举矣。恐祖制终难高阁也。”【词语高阁】   汉语大词典:高阁

  • 桃梗漂流

    《战国策.齐策三》载:苏代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淄水出泰山莱芜原)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治做)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大雨降下),淄水至,则汝

  • 其亡也忽焉

    见〔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 黑鸟跱衡

    《文选》卷一四颜延年《赭白马赋》注引《古文周书》:“(周)穆王田(田,通畋,打猎),有黑鸟若鸠,翩飞而跱于衡(跱,止,独立;衡,车辕前端的横木)。御者毙之以策。马佚,不克止之,踬于乘(踬,音zhì,跌

  • 掌上温柔

    源见“掌上舞”。指舞姿轻柔可爱。明杨慎《折桂令.寄简绍芳》曲:“掌上温柔,怀里风流。笑吟罢韩偓香奁,醉题在杜牧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