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乌不乌,鹊不鹊

乌不乌,鹊不鹊

战国策.韩策二》:“史疾为韩使楚,楚王问曰:‘客何方(指方术)所循(坚持顺行,此指问史疾研治哪门学问技术)?’曰:‘治列子圉(御)寇之言。’曰:‘何贵?’曰:‘贵正。’王曰:‘正亦可为国乎?’曰:‘可。’王曰:‘楚国多盗,正可以圉盗乎?’曰:‘可。’曰:‘以正圉盗,奈何?’顷间,有鹊止于屋上者,曰:‘请问楚人谓此鸟何?’王曰:‘谓之鹊。’曰:‘谓之乌,可乎?’曰:‘不可。’曰:‘今王之国有柱国、令尹、司马、典令,其任官置吏,必曰廉洁胜任。今盗贼公行,而弗能禁也,此乌不为乌,鹊不为鹊也。’”

战国时,韩国的大臣史疾出使到了楚国。他在回答楚考烈王所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时指出:对于臣宰来说,治理国家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廉洁、胜任,就是要“正”。而“正”,首先必须“正”各级官吏。“御盗”可以以“正”,假如官吏们都能廉洁奉公,并能胜任职守,盗贼自然会减少或根绝。如果官吏们“乌不为乌,鹊不为鹊”,到处是渎职,干什么的不像干什么的,甚至什么都不干,那便给盗贼的横行提供了可乘之机,再谈“圉盗”,就只能是空话。

后以“乌不乌,鹊不鹊”常比喻干什么的不像干什么的样子,来讽刺官政或官僚体制的腐败无能。


猜你喜欢

  • 杖百钱

    源见“杖头钱”。谓买酒畅饮。宋苏轼《立春日病中邀安国》诗之二:“青衫公子家千里,白发先生杖百钱。”清赵翼《八十自寿》诗之二:“绿蓑泛雨船双桨,紫陌看花杖百钱。”

  • 彩笔

    源见“江淹梦笔”。指绚丽的文笔。宋贺铸《青玉案》词:“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清顾炎武《京阙篇》诗:“小臣摇彩笔,几欲拟张衡。”【词语彩笔】   汉语大词典:彩笔

  • 渭水非熊

    同“渭水飞熊”。元 张鸣善《水仙子.讥时》曲:“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词语渭水非熊】   汉语大词典:渭水非熊

  • 梁习治最

    《三国志.魏书.梁习传》:“梁习字子虞,陈郡柘人也。为郡纲纪。太祖为司空,辟召为漳长,累转乘氏、海西、下邳令,所在有治名。……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三国

  • 相如四壁

    源见“家徒四壁”。指司马相如未遇时极为贫困。亦借指未发迹的士人身居贫困。明张凤翼《红拂记.奇逢旧侣》:“怜取相如四壁,把家资罄竭相供。”

  • 东郭足

    同“东郭履”。宋苏轼《谢人见和前篇》之一:“败履尚存东郭足,飞花又舞谪仙檐。”

  • 巴曲

    同“巴人下里”。唐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诗:“《巴曲》谁堪听,秦台自有情。”唐杨巨源《早朝》诗:“圣道逍遥更何事,愿将《巴曲》赞康哉。”【词语巴曲】   汉语大

  • 琴亡

    同“琴丧人亡”。清宋琬《冷心芬挽诗》之四:“剑挂思琼树,琴亡惜玉徽。”

  • 斫被

    《世说新语.德行》:“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事后母朱夫人(祥父融娶高平薛氏生祥,后续庐江朱氏,生览)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梁刘孝标注引萧广济《孝子传》:“

  • 欧虞体

    指唐代欧阳询与虞世南的书法,二人都以书体挺秀著称。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隋龙藏寺碑》:“在齐开府长兼行参军九门张公礼撰,不著书人名氏,字画遒劲,有欧虞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