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临深履薄

临深履薄

同“履薄临深”。《后汉书.杨终传》:“今君位地尊重,海内所望。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


并列 面对深渊,脚踩薄冰。比喻处境十分险恶。语本《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周书·文帝纪下》:“夙夜竞竞,如~。”也比喻须小心谨慎。《后汉书·杨终传》:“今君地位尊重,海内所望,岂可不~,以为至戒!”△多用于表示处境。→履汤蹈火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临深履尾。也作“临深履冰”、“临危履冰”、“履薄临深”。


【典源】《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 (ping) 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今译】《诗经·小旻》诗中写道:“不敢徒手搏虎,不敢无船渡河。人们只知徒手搏虎,无船渡河是危险的,而不知其他的险境。面对现实,我战栗发抖,小心翼翼,就像站在深渊的边缘,就像行走在薄冰上。”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处境艰危,心怀戒惧。

【典形】 薄冰、蹈水、临深、履薄冰。

【示例】

〔薄冰〕 宋·范成大《龙学侍郎清河侯张公挽词》:“太息逢萋锦,平生付薄冰。”

〔蹈冰〕 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轻渎威严,惧深履尾; 载尘听觉,迫甚蹈冰。”

〔临深〕 唐·高适《赠别王十七管记》:“曾非济代谋,且有临深诫。”

〔履薄冰〕 魏·阮籍《咏怀》之三十三:“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词语临深履薄】  成语:临深履薄汉语词典:临深履薄

猜你喜欢

  • 独为匪民

    匪:通“非”。 自己不被当作人来看待。 古时受压迫者的怨愤之辞。语出《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按:《后汉书.张奂传》注引《诗》作“独为匪人”,盖章怀避讳改。)《后汉书.张奂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面对落花,慨叹春光逝去,人似归燕,见故地陈迹依然。 原意是抒发伤春惜时,抚今思昔的感慨。语出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临渴掘井

    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为时已晚。春秋时,鲁国内乱时鲁昭公被迫出奔齐国。齐景公问他,您这么年轻,怎么会失掉自己的国家呢?鲁昭公回答道,我小的时候,许多人爱我,而我对他们不礼貌。许多人劝谏我,我又出于忌恨

  • 张绪少年

    源见“张绪风流”。称颂人青春年少,风流倜傥。宋刘辰翁《念奴娇》词:“枯寒生晚,复何似、张绪少年时意。”

  • 灞陵亭尉

    同“灞陵醉尉”。清尤侗《念奴娇.和羡门韵》词之一:“飞将高皇时不遇,却遇灞陵亭尉。”

  • 建安体

    借指喜于创新,反映现实之作。唐王维《别綦毋潜》诗: “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 参见:○建安作【词语建安体】   汉语大词典:建安体

  • 金鸡放

    同“金鸡放赦”。元顾瑛《可诗斋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平声字分韵得方字》:“圣恩已见金鸡放,醉饮宁辞累千觞。”【词语金鸡放】   汉语大词典:金鸡放

  • 鸡鸣戒旦

    源见“鸡鸣之助”。谓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晋书.赵至传》:“鸡鸣戒旦,则飘尔晨征;日薄西山,则马首靡托。”主谓 戒旦,指黎明时警人睡醒。鸡一啼叫就醒。形容怕误正事而催促早起。语本《诗经·齐

  • 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见“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词语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成语:重赏之下,必有死夫汉语大词典: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 杜预沉碑

    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八《沔水》:“沔水又东逕万山北,山上有邹恢碑,鲁宗之所立也。山下潭中有杜元凯碑,元凯好尚后名,作两碑并述己功,一碑沉之岘山水中,一碑下之于此潭。曰:‘百年之后,何知不深谷为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