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愧蔡邕碑

不愧蔡邕碑

源见“郭泰碑铭”。指墓碑内容真实。宋苏轼《孔长源挽词》之一:“少年才气冠当时,晚节孤风益自奇。君胜宜为夫子后,林宗不愧蔡邕碑。”


【典源】《世说新语·德行》“郭林宗至汝南”条注引晋·司马彪《续汉书》曰:“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泰少孤,年二十,行学至城阜屈伯彦精庐,乏食,衣不盖形,而处约味道,不改其乐。李元礼一见称之曰:‘吾见士多矣!无如林宗者也。’及卒,蔡伯喈为作碑曰:‘吾为人作铭,未尝不有惭容,唯为郭有道碑颂无愧耳!’”《后汉书·郭太列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后汉郭泰字林宗,少时孤贫,勤学不辍,终成博通经典的大儒,他曾举有道 (汉时选举科目之一) 而不就,居家教授,弟子千余人,德才为时人敬重。郭泰死后,蔡邕 (字伯喈) 为其写铭文,蔡邕说:“我为许多人写过碑铭,往往多溢美之辞,使我惭愧不安。惟有给郭有道写碑铭,我心中无愧。”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德高望重,盛名符实,也用以指直书无愧。

【典形】 不愧蔡邕碑、伯喈无愧、林宗墓上碑、无愧辞。

【示例】

〔不愧蔡邕碑〕 宋·苏轼《孔长源挽词》之一:“君胜宜为夫子后,林宗不愧蔡邕碑。”

〔伯喈无愧〕 唐·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林宗有道,伯喈无愧。”

〔林宗墓上碑〕 清·唐孙华《挽同年钱心水进士》:“摛辞愧乏中郎笔,辜负林宗墓上碑。”

〔无愧辞〕 唐·李商隐《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猜你喜欢

  • 海绡

    源见“鲛人泣珠”。传说中鲛人所织龙纱。唐李贺《秦王饮酒》诗:“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黄鹅跌舞千年觥。”【词语海绡】   汉语大词典:海绡

  • 川媚

    《文选》卷十七晋.陆士衡(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唐.李善注:“虽无佳偶,因而留之,譬若水石之藏珠玉,山川为之辉媚也。”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用“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 女娲戏土

    东汉.应劭《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据《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絙,音gēng,大绳。据传说,

  • 虎踞

    同“龙盘虎踞”。唐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词语虎踞】   汉语大词典:虎踞

  • 贤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

    避世:指避开社会现实。避地:指离开某地方。避色:指避开某人的脸色。避言:指避开某些言论。 贤人逃避恶浊的社会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另一个地方去,再次一等的躲避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等的回避别人难听的

  • 囊中颖

    源见“毛遂自荐”。喻指才华。宋陆游《夜兴》诗:“平生耻露囊中颖,垂老甘同爨下琴。”【词语囊中颖】   汉语大词典:囊中颖

  • 悱发

    源见“愤悱”。谓心有未明而希望别人启发。《宋书.雷次宗传》:“暨于弱冠,遂托业庐山……内怀悱发,于是洗气神明,玩心坟典,勉志勤躬,夜以继日。”宋沈辽《劝学疏》:“方新学之来,诸君其有意乎!其悱发切磋。

  •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建业:今南京市。 宁愿喝建业的水,也不吃武昌的鱼。 表示古人留恋建业,不乐武昌的思想情绪。语出《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武昌土地,实危险而塉确,非王都安国养民之处,船舶则沉漂,陵居则峻危。且童谣

  • 李园

    源见“千头木奴”。指三国 吴李衡种橘树的宅园。北周庾信《谢赵王赉丝布等启》:“杨池掘荷,李园移树,既欣谷利,弥思青林。”【词语李园】   汉语大词典:李园

  • 裂裳

    同“裂裳裹足”。唐唐彦谦《送樊琯司业归朝》诗:“去日应悬榻,来时定裂裳。”【词语裂裳】   汉语大词典:裂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