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语如故

一语如故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叔尚适郑,鬷(zōng)蔑恶,欲观叔向,从使之收器者,而往,立於堂下,一言而善。叔向将饮酒,闻之曰:‘必鬷明也。’下执其手以上,……遂如故知。”

郑国鬷蔑面貌丑陋,但是才能颇佳。他想见叔向(晋臣),就随叔向的厨师一起到叔向堂下,站住脚步说了一句很中听的话,叔向听到后说:这必是鬷蔑。便下堂拉着鬷蔑的手,一见如故。后因用为一语定交之典。

宋.苏轼《苏轼诗集》卷二十一《吊李台卿》:“褚裒半面新,鬷蔑一语妙。”


猜你喜欢

  • 人心汹汹

    比喻人心浮动,难得安定。《新唐书.陆贽传》:“自比兵兴,物力耗竭,人心惊疑,如风涛然,汹汹靡定。”见“人情恟恟。”《旧唐书·陆贽传》:“人心惊疑,如风涛然,汹汹靡定。”【词语人心汹汹】  成语:人心汹

  • 河阳色

    源见“河阳一县花”。泛指桃李花色艳丽。清孙枝蔚《赠安肃梁明府木天》诗之一:“花少河阳色,琴无单父声。”【词语河阳色】   汉语大词典:河阳色

  • 焚券

    《战国策.齐策四》:“(冯谖)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战国时,冯谖为给孟尝君“市义”,来到孟尝君的封地薛城,假托孟尝君之命,当众焚烧了全

  • 妻不下纴

    参见:不下机

  •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疾:恨。已甚:即太过分。已,太。 对不仁的人,逼迫得太厉害,是会出乱子的。 表示处理人们之间的矛盾要适当,不宜使之激化。语出《论语.泰伯》:“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郑玄注:“不仁之人,当以风

  • 乞麋

    参见:麋角鸽羽

  • 悬徐之榻

    源见“陈蕃榻”。表示礼贤迎宾。明 吾丘瑞《运甓记.剪发延宾》:“他既不惜访戴之车,你岂可不下悬徐之榻。”

  • 半面妆

    《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传》:“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南朝梁元帝是一只瞎眼。徐妃只梳半面化妆等他的到来。元帝看见她以后就气走了。半面妆即半面化妆,亦简作半妆。

  • 孤竹之志

    源见“采薇”。指高洁的志行。唐李德裕《赠右卫将军李安制》:“往者,产 禄擅朝,充 躬交乱,每念王室,殆于阽危,不惮芳兰之焚,竟全孤竹之志。”

  • 论语半部

    同“半部《论语》”。清蒲松龄《拟上征天下博学宏词亲考拣用以备顾问群臣谢表》:“高帝得于马上,犹陈陆贾一言;艺祖起于行间,尚须《论语》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