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以当百

一以当百

当:抵挡。用一个去抵挡一百个,用以比喻拚尽死力地去英勇战斗。刘永福(1837-1917年),本名义,字渊亭,原籍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钦州市)人,迁居广西上思(今广西上思县)。雇工出身,曾参加吴凌云领导的广西天地会起义。太平天国失败后,他在广西、云南边境组织黑旗军,抗击清军。后退入越南境内,开山辟林,聚众耕牧,坚持斗争。法国侵略越南,他应越南政府邀请,于1873年、1883年两次大败法军,击杀法将安邺、李维业。曾收复河内。法、越议和,清内阁学士廖寿恒向清德宗光绪帝上奏条陈:分析法国、越南战争及和谈等各种情况,并认为“我清朝目前虽未与法国直接交兵打仗,但是刘永福应越南政府邀请抗法,不能不为越南守卫疆土,所以近来我们暗中帮助黑旗军刘永福,他几次对法军作战都获得胜利,法国人无可奈何,于是又假托说派法军来是为了保护越南的。刘永福及所领导的黑旗军听了都非常愤怒、气满胸膛,这时如果奉到皇帝颁发命令去与法国侵略军开战,黑旗军将士都能以一个去抵挡法军一百个,拚尽死力地去英勇奋战。这样一来,那就会使我国云南、广东的边防祸患稍稍缓解;就是越南、法国的兵战争端也可以收敛或停止。”皇帝对此奏章也深为感动。不久,法军向驻越清军进攻,挑起中法战争,刘永福及黑旗军受清政府收编,参加抗法。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在临洮(īáo桃)(越南境内)大败法军,牵制了法军,支援了冯子材在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抗法大捷。战后,刘永福任南澳镇(今广东南澳县)总兵。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他被调往台湾驻防。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刘永福领导当地军民反对割台斗争,多次打击日本侵略者,终因弹尽粮绝、孤军无援,他打不了只得走,乘外轮逃回大陆。1911年辛亥革命,广东独立,刘永福被推为广东民团总长,后辞职回籍。1915年,他发电报坚决反对袁世凯和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倡议组织义勇队抗日。不久病逝。

【出典】:

清史稿》卷439《廖寿恒传》12400、12401页:“寿恒复上疏言:‘……盖我不与法构兵,永福不能不为越守土,故迩来阴助黑旗,屡战皆捷。法人不得已,乃托言保护。永福忿懑(fèn mèn份闷,愤怒生气)填胸,苟奉诏书,无不一以当百。如此,则滇、粤之边患稍纾,越、法之兵端可戢(jí集,收敛;停止)。’……”

【例句】: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新原则和这相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勇猛果敢,乘胜直追。’”(新原则:指当时“左”倾机会主义者提出的军事原则)


主谓 一人抵过百人,形容异常勇猛。语本《战国策·齐策一》:“使彼罢弊先弱守于主,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清·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夷兵再却再进,我军无不~,自辰至申,饥不得食,渴不得饮,誓死格斗。”△褒义。多用于打仗方面。


【词语一以当百】  成语:一以当百汉语词典:一以当百

猜你喜欢

  • 麻姑搔背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京家。”“蔡京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许……”“又麻姑鸟爪,蔡京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京心中所念,

  • 衒鬻

    同“衒玉自售”。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名臣》:“祥符中,王沂公奉使契丹,馆伴耶律祥颇肆谈辨,深自衒鬻,且矜新赐铁券。”【词语衒鬻】   汉语大词典:衒鬻

  • 瓮头吏部

    同“瓮间吏部”。宋 辛疾弃《玉楼春.客有游山者》词:“也应竹里著行厨,已向瓮头防吏部。”

  • 团扇恩情

    源见“班姬咏扇”。喻指君王恩宠。唐罗隐《闲居早秋》诗:“六宫谁买相如赋,团扇恩情日日疏。”

  • 乌鸟之情

    三国魏.杜挚《降吴表》:“钦累世受魏恩,乌鸟之情,窃怀愤踊。”乌鸟:乌鸦。相传乌鸦幼时受母鸦哺育,待长成,则反哺其母。后借以比喻人伦,为人子者应具有侍奉尊亲的孝心,蒙恩知报。晋.李密《陈情表》:“臣密

  • 寿光先生

    唐.司空图《司空表圣文集》卷一《容城侯传》:“容城侯金炯者,本蜀严道人,附山而居,同族中多见搜采。……会郡中卢生、范生,皆传修炼之术,委质相资,因砥磨以致用。上闻而器之。……上晨兴,必先至,则与冠冕者

  • 鸿断鱼沉

    源见“雁足书”、“鱼传尺素”。形容书信断绝,音信全无。宋张孝祥《浪淘沙》词:“清兴满山阴,鸿断鱼沉,一书何啻值千金?”【词语鸿断鱼沉】  成语:鸿断鱼沉汉语大词典:鸿断鱼沉

  • 人贵知心

    见“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汉·李陵《答苏武书》:“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词语人贵知心】  成语:人贵知心汉语大词典:人贵知心

  • 蝴蝶庄周

    源见“庄周梦蝶”。比喻事物的虚幻无常。宋陆游《病后晨兴食粥戏书》诗:“蝴蝶庄周安在哉,达人聊借作嘲诙。”

  • 白鸥期

    同“白鸥盟”。明高启《哭临川公》诗:“竟成黄犬叹,莫遂白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