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湘燕”。唐李端《荆门歌送兄赴夔州》诗:“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自是湘州石燕飞,那关齐地商羊舞。”
《世说新语.巧艺》梁.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恺之尤好丹青,妙绝于时。曾以一厨画寄桓玄,皆其绝者。深所珍惜,悉糊题其前。桓乃发厨后取之,好加理复。恺之见封题如初,而画并不存,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战国时,赵简子在中山国行猎,追逐一狼。狼逃窜至东郭先生面前,哀求保护。东郭先生将其装于书袋之中,使其脱险。但危机方过,狼即露出凶残本性,反欲啖其救命恩人
同“伯牛之疾”。清袁枚《癣》诗:“病类伯牛癞,形同豫让漆。”
《诗经.大雅.召旻》:“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汉.毛氏传:“苴,水中浮草也。”东汉.郑玄笺:“王无恩惠于天下,天下之人如旱岁之草,皆枯槁无润泽,如树上之栖苴。”苴,音chá。栖苴是挂在树上变
《新唐书》卷一五〇《李揆传》:“(李)揆美风仪,善奏对,帝叹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揆至蕃,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绐之曰:‘彼李揆,安肯来邪?
《诗经.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氏。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汉书》卷二十一上《律历志上》:“《诗》云:‘尹氏大师,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唐.颜师古注
《新唐书.文艺上.王勃传》附兄勮.弟助传:“初,勔、勮、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其后助、劼又以文显。福畤(王勃父)尝诧韩思彦,思彦戏曰:‘武子有马癖,君有誉儿癖,王家癖何多邪?’”唐朝王福畤
源见“圯桥进履”。指授张良兵法的圯上老父黄石公。宋苏轼《留侯论》:“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也。”【词语圯上老人】 成语:圯上老
《韩非子》卷七《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商朝最后一位皇帝纣荒淫无道,饮食极端奢侈,箕子曾以食豹胎来比喻纣王。后遂用为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