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丘之貉

一丘之貉

貉(hé合):一种外形如狐狸的野兽。比喻同类,并无差别。杨恽(?一前54年)字子幼,西汉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是司马迁的外孙,汉昭帝丞相杨敞之子。汉宣帝时,任左曹,因告发霍氏谋反,任中郎将,封平通侯。杨恽在朝廷里得罪了许多官员,尤其是和太仆戴长乐结怨很深,最后因此而失败。戴长乐向汉宣帝上书告发杨恽,说他常常借古讽今,诽谤当朝。其中说:“杨恽听到匈奴单于被人杀死的消息后,就说道:‘无才缺德的君王,拒绝采纳大臣筹划的良计,最后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秦朝就任用奸佞之臣,杀害忠臣良士,最后导致灭亡;如能任用良臣,秦朝也会国运长远,可以延续到今天的。古代和现在的政治,就像一座山丘里的貉子,都是一样的。’杨恽就是这样狂妄地引用亡秦的史实去影射诽谤当朝政治,丧失了做臣子应有的礼节。”汉宣帝不忍心对杨恽、戴长乐严加惩罚,下诏把二人革职去爵,贬为平民。后以“一丘之貉”为典,比喻都是一路货色的坏人,亦简称为“丘貉。”

【出典】:

汉书》卷66《杨恽传》2889、2891、2893页:“(杨恽)字子幼,以忠任为郎,补常侍骑。恽母,司马迁女也。”“恽为平通侯,迁中郎将。……由是多怨于朝廷,与太仆戴长乐相失,卒以是败。”“上书告恽罪:‘……恽闻匈奴降者道单于见杀,恽曰:得不肖君,大臣为画善计不用,自令身无处所。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恽妄引亡国以诽谤当世,无人臣礼。’”“上不忍加诛,有诏皆免恽、长乐为庶人。”

【例句】:

宋·苏轼《辩才老师退居龙井》:“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 宋·苏轼《过岭》之2:“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宋·孙觌《西徐上梁文》:“貉共一丘,岂恨虚舟之触?” 清·王士祯《碧云寺》:“狐貉同一丘,无事劳沾巾。”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黑心符出,芦花变生,古与今一丘之貉,良可哀也。” 清·严复《救亡决论》:“否塞晦盲,真若一丘之貉。” 清·丘逢甲《秋怀》之3:“人物真成一丘貉,文章更噪六朝蝉。” 清·梁启超《新史学》:“然而陈陈相因,一丘之貉,未闻有能为史界辟一新天地。”


偏正 比喻彼此相同,无所差别。语出《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鲁迅《准风月谈·中国文坛的悲观》:“增加混乱的倒是有些悲观论者,不施考察,不加批评,但用‘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论调,将一切作者,诋为‘~ ’。”※貉,不读作gé或luò。△贬义。多用于比较方面。→狐群狗党 一路货色


【典源】《汉书·杨恽传》:“恽闻匈奴降者道单于见杀,恽曰:‘得不肖君,大臣为画善计不用,自令身无处所。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 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今译】 汉代杨恽听说匈奴单于被杀,说:“无才德的君王,不能采纳大臣的良计,致使身死。像秦朝任用奸佞之臣,杀害忠良,因此灭亡; 如果能信用良臣,可以延续至今。古与今如同一个山丘的貉子。”

【释义】 后以此典指彼此相同,没什么区别。

【典形】 貉共一丘、貉一丘、狐貉同一丘、同一丘、一丘、一丘貉。

【示例】

〔貉共一丘〕 宋·孙觌《西徐上梁文》:“貉共一丘,岂恨虚舟之触?”

〔貉一丘〕 宋·苏轼《过岭》之二:“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狐貉同一丘〕 清·王士禛《碧云寺》:“狐貉同一丘,无事劳沾巾。”

〔同一丘〕 宋·苏轼《辩才老师退居龙井》:“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

〔一丘〕 宋·陈师道《和鲜于大受崇先观》:“万事自纠纷,高怀元一丘。”

〔一丘貉〕 清·丘逢甲 《秋怀之三》:“人物真成一丘貉,文章更噪六朝蝉。”


【词语一丘之貉】  成语:一丘之貉汉语词典:一丘之貉

猜你喜欢

  • 吐哺握发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旦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曰:‘……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指吃饭时吐出口中的食物,沐浴时握发而出,用以形容礼贤下士,热心接待来客),犹恐失

  • 人琴感

    源见“人琴俱亡”。指对亡故亲友的哀悼缅怀之情。清吴雯《题侯大年凤阿山房图》诗之二:“伤心空有人琴感,残墨还应照草堂。”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〇:“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本是改恶从善的佛语。后比喻只要真心改恶从善,立即可变成好人。亦作“飏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屠刀,立便成佛”。鲁迅《准风

  • 西赆南琛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西赆浮玉,南琛没羽。吴歈越吟,荆艳楚舞。”后谓四方皆来朝贡为“西赆南琛”。赆,贡物。琛,珍宝。《南史.夷貊传论》:“西赆南琛,无闻竹素。”并列 赆,赠送的财物。琛,珠宝。语本北

  • 寿栎

    源见“樗栎”。老麻栎树。喻老而无用之材。用作谦词。宋陆游《吾年过八十》诗之二:“斧斤遗寿栎,云海寄冥鸿。”

  • 犊鼻

    源见“未能免俗”。借指贫困寒酸。唐李颀《别梁锽》诗:“庭中犊鼻昔常挂,怀里琅玕今在无?”宋刘辰翁《水调歌头.和彭明叔七夕》词:“吾服空虚久矣,子有满堂锦绣,犊鼻若为酬?”【词语犊鼻】   汉语大词典:

  • 狐鸣火

    同“狐鸣鱼书”。清唐孙华《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诗:“腹书竞伏狐鸣火,手蔗频惊鹤唳兵。”

  • 螳臂当辕

    见“螳臂当车”。清·里人何求《闽都别记》上:“启文曰:狂贼凶恶,毫无仁义,朝廷以百万之众不能御敌,以致横行天下,岂听我们一言之理,何异~,飞蛾投火?”【词语螳臂当辕】  成语:螳臂当辕

  • 建安体

    借指喜于创新,反映现实之作。唐王维《别綦毋潜》诗: “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 参见:○建安作【词语建安体】   汉语大词典:建安体

  • 天破荒

    源见“破天荒”。指首次出现的事。清黄遵宪《岁暮怀人诗》之十六:“他年番社编文苑,初祖开山天破荒。”